稷下讲堂

【宣兆琦教授讲齐文化】中国古代兵学的摇篮

中国古代兵学的摇篮

宣兆琦

在中国古代兵学史上,先秦时期最辉煌;在先秦兵学园地里,齐国兵学最绚烂。齐兵学自姜太公于西周初叶奠其基,经春秋前中期管仲的发展,已蔚为壮观,成一文化传统。延至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齐国又培育了三个天才的军事家,他们的名字叫田穰苴、孙武和孙膑。这不仅把齐兵学推向了难以企及的巅峰,同时也把齐文化推向一个新阶段。先秦齐国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兵学的摇篮。

齐兵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六韬》、《司马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和《管子》中。

《六韬》的兵学思想

《六韬》旧题姜太公著,以太公与周文王、武王问答的形式写成。全书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个部分,故名曰《六韬》。

姜太公是殷末周初最为著名的兵学家。在兵学理论上,他长于军事谋略和“兵权奇计”。《史记·齐太公世家》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美太公不仅有兵学理论的建树,而且有丰富的军事实践。在灭殷的军事行动中,他指挥了牧野之战;在封齐建国中,他打退了莱夷的武力进攻。他的军事思想集中保存在《六韬》中。姜太公正是以其杰出的军事建树,被后世推为兵家鼻祖的。根据《六韬》的内容,可以看到“兵权与奇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韬略,不战而胜。姜太公认为用兵之道在于吊民伐罪, 用兵之略在于不战而胜。

第二,长于用间,审知敌情。太公认为两军交战,须先审知敌情,要“知其心”、“知其意”、“知其情”, 尤其要知天、地、人的种种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方可取胜。而审知敌惰的主要方式是用间探敌。

第三,抓住战机,智勇者胜。太公认为战争是交战双方的智慧、勇力之争。两军相抗,智勇者胜。而战机又是决定胜负的主要条件之一。

第四,施行诡诈,以奇制胜。太公认为,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奇正、分合之变。要想制敌,而不制于敌,就要施奇谋,以奇取胜。比如:制造假象,声东击西;作好准备,疾行突战;妄张诈诱,荧惑敌将;放行诡诈,瓦解敌军等等。

总之,姜太公用他那卓越的军事智慧牢固地奠定了齐兵学的深厚基础。

《管子》的兵学思想

《管子》旧题管仲撰。集中反映了管仲的思想。

《管子》不仅有丰富而精辟的国家管理和经济管理思想,而且有深刻的兵学思想。《管子》中的《七法》、《幼官》、《兵法》、《地图》、《参患》、《制分》、《势》、《九变》等,都是关于军事学的杰作。其兵学思想主要包括战争观、战略论和战术论等方面的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连绵不断的战争,像一张巨大的网笼罩着诸侯列国。战争既造就了虎视天下的五霸七雄,也吞没了铁蹄践踏的小国衰邦。从某个角度讲,战争可以改变一切。因而《管子》认为,战争具有巨大的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也没有必要去避免它。

《管子》在认识到战争作用的同时,还深刻地认识到战争自身的巨大消耗和给社会带来的不可估量的破坏作用。《管子》认为战争是一种危物而不是福音,并由此提出了慎战的主张。

《管子》认为战争有义与不义之分,正义的战争必胜,非正义的战争必败无疑。因而《管子》主张要进行正义的战争而反对不义之战。那么何谓义战呢? 《管子》认为:所谓义战者,兵以义动,伐其暴君,而不在得人之土地。以义为宗旨,以兵为手段。兴民所利,除民所害,其民必从之。弭祸止乱定其君臣之位,其君臣从之。是以“成功立事,必顺以礼义。故不礼不胜天下,不义不胜人。”这种战争观恰恰是桓管争霸战争实践在管子学中的反映。

《管子》认为: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政治、经济竞争是军事斗争的第二战场。因而他主张军事决胜于战场之外和不战而屈人之兵。他说:“用兵的方法,一在于积聚财富,而要使财富无敌;二在于考究军事工艺,而要使工艺无敌;三在于制造兵器,而要使兵器无敌;四在于选择战士,而要使战士无敌;五在于管理教育,而要使管教工作无敌;六在于军事训练,而要使训练工作无敌;七在于调查各国情况,而要使调查工作无敌;八在于明察战机和策略,而要使明察战机和策略无敌。这就是说,军队没有调出国境,就已经保证八个方面无可匹敌了。”这就是最值得称道的全胜思想。

《司马法》的兵学思想

《司马法》兵学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战争观。《司马法》认为战争起因于政治。当正常的政治手段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就要靠战争这种特殊的手段来解决,因而战争是无法避免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可奈何的事情。《司马法》认为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正义之战是完全必要的。基于以上两点认识,《司马法》进一步提出了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辩证观点。

其二,战略论。《司马法》认为,战争的胜负,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取决于战场之上,而是取决于战场之外,取决于民心和军心的向背,即得民心、军心者胜,失民心、军心者败。因而,用兵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因民心而动,悦军心而战。《司马法》认为,交战双方的实力较量,归根结底是交战国综合实力的较量,民富国强者方能战而胜之,因而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富国强兵。

其三,战术论。《司马法》的战术思想非常丰富。《司马法》认为,从战术上讲,战争是敌对双方如何调配、使用兵力的较量,在用兵方面,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使用兵力。 对于战争指挥者,《司马法》提出了“智”、“勇”、“巧”相 结合的要求。主张随机应变,因敌制胜。还强调示形动敌,观察敌情,掌握全局,从容应对。这些战术思想,都闪射着智慧的光芒。

其四,军事教育思想。《司马法》十分重视军事教育的作用, 认为“士不先教,不可用也。”在教育内容上,主张简明扼要,首倡以“六德”(礼、仁、信、义、 勇、智)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军队的整体素质。同时应该做到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在遇到危难的时候,将帅必须“无忘其众”,要与士兵荣辱与共。

其五,军队、军事管理思想。《司马法》的军队、军事管理思想非常丰富,大体上可分为军赋、军制、出师、等等。这些可以说是我们所见较为系统的早期军礼内容。

其六,仁战思想。《司马法》最具特色的军事思想是仁战思想,主张要做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司马法》仁战思想是春秋以前战争思想的反映,由此亦见此书起源之古老。

《孙子兵法》的兵学思想

孙武是齐文化中伟大的军事创新者,因而《孙子兵法》是一部创新之作。

我们先将《孙子兵法》与《司马法》作一比较。《司马法》最具特色的是其仁义之战思想。《司马法》的仁义之战思想是商周时期的产物。春秋中期以后,时移世易,传统的仁义之战必将为新的战争观念和指挥艺术所替代。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孙武与时俱进,及时地总结了春秋时期战争的经验教训,适应战争的变化与需要,突破旧的仁义之兵的战争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战争“诡道”的见解。如同管仲的创新政治思想开启春秋霸政新时代一样,《孙子兵法》的创新军事思想也开启了一个“兵不厌诈”的军争新时代。

大凡战争,都需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战机等多种因素,一切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和调整,因时而变,因地而化,因事而革,因人而宜,绝不能因循守旧,墨守陈归。用兵之道在于通权达变,灵活处之。作为我国古代最为优秀的军事家,孙武正是通权达变的典范。对此,《孙子兵法》从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自然和社会变化现象出发,以水形喻兵形的方式道出了兵无常势,以变取胜的真谛。由此可知,孙武不仅通晓变化之规律,而且娴熟地掌握了变化之技巧,堪称创造战争变化的艺术大师了。

孙武继承并发扬光大了姜太公、管仲的谋略思想,尤其在军事谋略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孙武的军事谋略主要包括全胜谋略和战胜谋略,而以全胜谋略为最高境界和第一追求。《孙子·谋攻第三》曰:“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地。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怎样才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的呢?孙子兵法认为,首先是伐谋,其次是伐交。《谋攻第三》曰:“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正因为看到谋略在全胜中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孙子兵法将以庙算为主要内容的计篇列在首位。《始计第一》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子兵法认为不能实现全胜目的时,就要采用战胜谋略。战胜谋略内容就异常丰富了。比如:先知、用奸、示假于敌、避实击虚、以众击寡、先发制人、以盈击竭、以逸待劳、奇正相生、动静徐疾、出奇制胜、因敌制胜、死地则战等等,计策权谋,层出不穷,变化多端,不胜枚举。真可谓孙武乃运用谋略的超级大师,而一部孙子兵法乃谋略之宝库也。

《孙膑兵法》的兵学思想

《孙膑兵法》的军事学说非常丰富深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战争观。《孙膑兵法》认为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正义的战争即便人少亦可兵强,非正义的战争必败无疑。《孙膑兵法》进一步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解决争端,也才能自立自强。然而,《孙膑兵法》又很辩证地提出慎战主张。认为战争并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可以包治百病,相反,战争的胜败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因而用兵不能不慎。 由上述的必战和慎战主张,自然引出《孙膑兵法》的第三层次的战争观,那就是有备而战的主张。

其二,战略论。《孙膑兵法》认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掌握战争的规律,即懂得战争之“道。”《孙膜兵法》认为“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在《孙膑兵法》的战略论中,除“道”之外,莫过于重“势”了。 《孙膑兵法》在战略上还特别强调“必攻不守”的原则,即主动进攻,有效

地打击和消灭敌人,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其三,战术论。《孙膑兵法》一书中,谈论各种战术运用的内容占了大量的篇幅,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主要有城市攻守战术、布阵破阵战术、诱敌歼敌战术等等。

另外,就治军问题、军备问题、将帅素质问题、将帅与君主关系问题等等,《孙膑兵法》都有深刻的论述。总之, 《孙膑兵法》的兵学理论,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成果,另方面又反映了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齐兵学史上又一颗璀灿的明珠。

淄博职业学院

稷下研究院

友情链接

淄博职业学院稷下研究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05024484号

电话:0533-2348839    传真:0533-2348839

Powered by IOffice v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