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

中华第一相——管仲

姜 健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号敬,也称敬仲。春秋中叶颖上(今安徽省颖上县)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被誉称为“中华第一相”。

    

管仲年轻时穷困潦倒,为了生活,他与好友鲍叔牙一起经过商、参过军、做过下层小吏,甚至曾经做过“城阳狗盗”。后来,他们被齐僖公姜禄父聘为公子傅。管仲辅佐齐僖公的二儿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齐僖公的小儿子公子小白。

公元前674年,齐僖公去世,他的大儿子诸儿即位,也就是齐襄公。齐襄公荒淫无耻,鱼肉百姓,把国政搞得一塌糊涂。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去避难;而鲍叔牙则同公子小白跑到了莒国。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叔伯兄弟公孙无知勾结大夫连称、管至父杀死了齐襄公,自立为君。公元前685年,齐国贵族又杀死了公孙无知。一时齐国群龙无首,陷入内乱。在国外的公子纠和小白一见时机成熟,都想回国夺取君位。

势力最大的上卿高傒和公子小白关系密切,便和另一个上卿国子联合,暗中派人去莒国请公子小白回国继位。公子小白和鲍叔牙向莒国借了兵车,日夜兼程回国。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也立即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当他们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后,管仲便决定亲率30乘兵车在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截击公子小白。管仲的人马正巧遇见公子小白的队伍。管仲等公子小白车马走近,拈弓搭箭,瞅准小白一箭射去,只听“唰”的一声,公子小白中箭应声而倒。管仲见公子小白已一命呜呼;也就放心率领人马回去,减缓了回国的速度。然而,聪明的小白并没有死,管仲只是一箭射中了他的衣带钩。为了麻痹管仲,小白才急中生智,装死倒下。紧接着,小白和鲍叔牙火速赶回了临淄,在国、高二卿的拥护下顺利地登上了君位,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准备请鲍叔牙出任齐相,而鲍叔牙却向齐桓公举荐了管仲,认为要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创建霸业,非管仲这样的天下奇才不可。在鲍叔牙劝谏下,齐桓公尽释前嫌,决定争取管仲归国,为己所用。

管仲与公子纠认为小白已经被射死,不急着赶路,六天后才到齐国境内。一到齐国,就听到公子小白即位的消息。鲁庄公恼羞成怒,立刻调集人马大举进攻齐国。双方在乾时(今临淄区辛店街道矮槐树村附近)会战,结果鲁军大败,公子纠和管仲随鲁庄公逃回鲁国。齐军乘胜追击,杀入鲁国境内。

齐桓公写信给鲁庄公,威胁鲁国杀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否则齐军将全面进攻鲁国。鲁庄公刚刚打了败仗,又见强敌压境,只好按照齐桓公的意见,杀死了公子纠,将管仲和召忽押解回齐国。在路上,召忽自杀。而管仲则抱着“定国家,霸诸侯”的远大理想,没有为公子纠殉死,坚持活了下来。为了让役夫加快赶路,以免鲁庄公改变主意半路截杀自己,管仲即兴创作了一首曲调激昂的黄鹄之词,来为他们解除疲劳。在管仲黄鹄之词的鼓舞下,役夫们边走边唱,越唱走越快,两天的路程一天半就走完了。

囚车一进入齐国边境堂阜(今蒙阴境内),早已迎候在那里的鲍叔牙就马上命令打开囚车,去掉刑具,让管仲洗浴更衣。在鲍叔牙的劝说下,管仲决定辅佐桓公兴齐图霸。

齐桓公选择吉日,以隆重的礼节,亲自去郊外迎接管仲。二人在祖庙见面。明君贤相,纵论天下,相谈甚欢。管仲向桓公系统地论述了治国称霸之道,齐桓公听后心悦诚服,不久就拜管仲为相,全面主持齐国政事。

公元前685年,管仲任相。任相之初,齐桓公对管仲并非言听计从,而是一意孤行,穷兵黩武。他兴师伐鲁,败于长勺(今莱芜市莱城区苗山镇杓山);又与宋国联兵攻鲁,结果铩羽而归。经过多次碰壁,桓公逐渐悔悟,他尊管仲为仲父,认真倾听管仲的意见。

管仲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锐意创新,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对待,推行“一体之制”,从而使齐国很快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

在行政方面,管仲推行了四民分业、三国五鄙制度。所谓四民分业,就是管仲让士、农、工、商四民互不杂处,各归所属,父子相袭,安居乐业;所谓“三国”,就是把国都临淄十五个士乡(当时齐国的主要兵源)一分为三,齐桓公、上卿国子、高子各管五个乡。乡以下设连、里、轨、家;所谓“五鄙”,就是把全国其他地方分为五个属,设五个大夫管辖,属下设县、乡、卒、邑、家。这样,全国就在行政上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在经济方面,农业上,管仲提出“均田分力”,推行“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收政策。“均田分力”就是把土地经过公开折算后租给农民,使其分户耕种;“相地而衰征”就是依据土壤的肥瘠征收数额不等的实物农业税,使征税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公平、合理。另外还规定了视年成丰歉而“衰征”的政策,两年收税一次,丰年收十分之三,中等年收十分之二,下等年收十分之一,荒年不收,待饥荒缓解后再收。

工商业上,管仲提出“官山海”,实行盐铁专卖;又设“轻重九府”(掌管财政货币的机构),观察年景丰歉,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还规定国家铸造钱币;鼓励与境外的贸易,“关市几而不征”(进出境和市场对外商只进行登记管理,不征税),使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在军事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做内政而寄军令”,将军事编制隐于行政编制之中。规定国都中十五个士乡战时组成军队,将行政编制轨、里、连、乡与军事编制伍、小戎、卒、旅对应结合起来,五旅为一军,由齐桓公、国子、高子各率一军。

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管仲推行了“三选法”的官吏选任制度。三选法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乡选,即各乡乡长,各属大夫选出优秀人才,上报国君;二是官选,即把各乡属选出的人才分配到有关的衙门实习,期满后,由衙门长官选出优秀者,上报国君;三是君选,即国君亲自选拔。优秀者可任命为高级官吏,有的还可以做上卿的助手。

在社会保障方面,管仲实行了“九惠之教”。“九惠之教”包括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病、通穷、振困、接绝等九个方面的内容。所谓老老,由国家赡养、照顾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所谓慈幼,由国家抚养士民的幼弱子女;所谓恤孤,就是号召社会力量抚养孤儿;所谓养疾,就是官府建“疾馆”来赡养残疾人;所谓合独,就是由官府负责把无妻的男子和无夫的女子两两相配,组成家庭;所谓问病,就是官府慰问有病的老人;所谓通穷,就是由国家补助贫穷者;所谓振困,就是灾年,官府发放仓粮来救济百姓;所谓接绝,就是对烈士亲属给以抚恤。

在外交方面,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战略方针。“尊王”,就是尊重周朝王室,承认周天子的地位;“攘夷”联合各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少数民族对中原的侵扰。“尊王”,可以收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效果;“攘夷”,可以调动民族情绪,从而取得广大华夏族的拥护。

经过管仲从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81年四年全方位的改革,齐国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富庶,基本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从而为齐桓公创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创建霸业自公元前685年起,至公元前643年结束,其间经历了大致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至五年(公元前681年),为称霸的准备时期。为开创霸业,在齐桓公的支持下,管仲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从而为齐桓公创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自齐桓公五年(公元前681年)至七年(公元前679年),为始霸时期。齐桓公先后灭掉了谭国(今山东济南东)、遂国(今山东肥城南);又通过柯地(今山东东阿西南)会盟征服了鲁国;还借王师,与陈、曹共同伐宋,使宋国屈服;最后联合宋、卫、郑三国,邀请周王室参加,在鄄地(今山东鄄城)会盟,平定了郑国内乱。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又以自己名义召集宋、陈、卫、郑在鄄会盟。在这次会盟中,齐桓公成为公认的霸主。

第三阶段,自齐桓公八年(公元前678年)至十九年(公元前667年),为霸业的初步发展时期。其间,齐国进一步协调了八国同盟的关系。桓公十九年(公元前667年)冬,齐桓公召集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君,在宋国的幽会盟。周惠王派召伯廖“赐齐侯命”,或曰“赐齐侯为伯”。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标志着齐国的霸业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第四阶段,自齐桓公二十年(公元前666年)至三十年(公元前656年),为霸业的进一步发展时期。公元前664年,北方少数民族山戎攻打燕国。燕庄公向齐桓公告急。齐桓公接受管仲的建议,举兵救燕,击败了山戎;公元前661年、公元前659年,西北方的狄人两次进攻邢国(今河北邢台)。齐桓公、管仲立刻派兵救邢,使邢国转危为安。齐国还帮助邢国把都城迁到靠近齐国、较为安全的夷仪(今聊城西南);公元前660年,狄人又侵犯卫国,卫懿公被杀,卫国灭亡。齐桓公、管仲派公子无亏带兵保卫卫国,戍守曹邑,还给卫君带来很多物资,帮助他们重建了宫殿。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和管仲约鲁、宋、陈、卫等八国组成联军南下,首先一举击溃楚国的同盟——蔡国,接着南伐楚国。联军在陉(今河南郾城南)驻扎,与楚国南北对峙,相持了半年。最后迫使楚国盟于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召陵之盟是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又一次胜利,其霸主地位更加巩固。

第五阶段,自齐桓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55年)至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为霸业的顶峰时期。公元前651年,周惠王去世。齐桓公同各诸侯国拥立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后,命宰孔赐齐桓公文武胙(祭祀文王、武王的祭肉)、彤弓矢(红色的弓箭)、大路(大车),以表彰其功。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大会于葵丘(今河南省兰考县或山东省鄄城县),举行受赐典礼,并重申盟约,订立新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葵丘之盟”。葵丘之盟,标志着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

至此,经过近30年的苦心经营,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完成了春秋首霸的伟业,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第六阶段,自桓公三十六年(公元前650年)至四十三年(公元前643年),为霸业的衰弱期。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齐桓公不听管仲遗言,继续重用易牙、竖刁、公子开方三个奸臣,结果酿成了悲剧。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已不久于人世,就堵塞宫门,不供应饮食,并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致使齐桓公被活活饿死。齐桓公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君位各自勾结其党羽,互相残杀,致使国内大乱,齐国的霸业开始衰落。后来,中原霸业逐渐移到了晋国。

作者简介:

姜健,男,1973年9月生,2004年3月至今任临淄区委宣传部齐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专职从事齐文化研究、临淄文史研究工作。现为淄博市中华文化促进会齐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临淄齐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专家组成员、淄博市政协特聘文史专家等。

 

 

淄博职业学院

稷下研究院

友情链接

淄博职业学院稷下研究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05024484号

电话:0533-2348839    传真:0533-2348839

Powered by IOffice v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