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论坛

留住乡风民俗 记住乡情乡音

                  毕义星

在中国人的心中,有一首乡土、人文与生命的协奏曲,这就是“乡风”和“民俗”,都有一块情感的出发地和归属地,这就是“乡情”和“乡音”。

随着“记住乡愁”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黄金时间的播映,人们欣然看到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种生活,是那么自足、自在、自得、自由、潇洒、浪漫、诗意、喜悦、幸福、圆满、但成本却并不高,只需要一片土地,一份好心情足矣。由此,大家开始关注乡风民俗、乡情乡音这类关键词,开始反思如何提高自身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开始追求以最低成本享受最大幸福的中国梦。这不仅因为“乡愁”是触动“常回家看看”情愫的利器,而且是永远割不断的脉络。君是故乡人,应知故乡事。近日,淄博职业学院王书敬先生的《故乡的记忆》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正是由看“记住乡愁”到写“故乡记忆”,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情怀的一本优秀散文集。

《故乡的记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民俗乡情”,二是“儿时撷趣”,犹如一部将乡村生活、乡土情结与历史人文结合起来的“保护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乡土教材,真实地纪录了鲁中乡村在时代变迁中的历史。

丰子恺先生说过:“我们虽然由儿童变成大人,然而我们这心灵是始终一贯的心灵,即依然是儿时的心灵。这种感情的根,依旧深深地伏在做大人后的我们的心灵中。”作者出生于鲁中地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虽读书从教,离开老家已20余年,但自幼跟各种农具、农活“亲密接触”,割草、放羊、推磨、拾柴禾、掐花椒、割麦子、掰棒子(玉米)、收地瓜、……当年当小学生、中学生时,还收过酒瓶子,干过建筑队,上山掀蝎子,赶集卖过火烧,乡村赋予他一个活泼有趣的少年时代,让他有机会亲近自然,享受阳光,浸润乡风,熏陶民俗,积淀乡情,厚重乡音,使他真正体味到了乡亲的淳朴、勤劳,人生的纯真、甜蜜,生活的精彩、丰富。所以,一个个历史的印记,传统的习俗,古老的技艺,在他的笔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十分耐读。尤其是文中那些土得掉渣而甚接地气的语段,“偷奸耍滑或者还没训练好的牲口,就像家里的半大小子,劲儿不小,就是不听套,使劲一股子一股子的,紧一阵慢一阵把赶牛人累得够呛”(《农具》),“坡里干活的人渴了、饿了,就到地里扒块地瓜吃。吃完地瓜,肚子里咕噜咕噜叫,想大便,就地解决最省劲也最环保,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地瓜往事》),“拉碌碡太早了不行,麦穗没晒干;太晚了也不行,夏天的傍晚多半会下雨。因此必须是在烈日下,顶着大太阳拉碌碡,一圈儿一圈儿,漫无边界啊!碌碡吱扭吱扭地响,仿佛替不愿拉的小孩子叫屈”(《麦收季节》)……如此细腻的语言,既使读者了解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风情,感受乡村文化的变迁,又享受到了读书悦心明智的乐趣。书中还不惜笔墨,对“感自然节律而成,蕴人文精神而丰”的许多传统节日的来源和习俗进行了原生态的描述,譬如:过大年(春节),贴对联,玩十五(元宵节),荡秋千(清明节),吃粽子(端午节),赶庙会(三月三),品月饼(中秋节)……这些,无不彰显着乡土文学最容易吊起读者“胃口”的独特魅力,渲染着“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审美境界。

在上世纪年代的中国,老农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忙活的是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这些旧时光中的生活片段,曾伴随着几代人度过了儿童时代。为了将传统文化和民间智慧告之今天的青少年一代,为了激发大家传承和弘扬优秀乡土文化的热忱,为了让传统乡音唤起更多人的回忆,作者不惜驾车实地考察,走访记录,泡在图书馆、乡村记忆博物馆里,查找了许多相关的照片和资料,从众多书籍中寻找和记录各种时代的细节特质。从“三转一响”到“农村旧行当”“乡村电影”,到“杀猪”“要饭”“说书”再到“野草野菜”“俺爹俺娘”,作者尽可能地还原当时的真实生活,力争让生于“80后”以前的读者置身于中,由衷生发这样的感慨:这些生活我也经历过的呀!而让那些“90后”“00后”则有所感触“旧时的生活原来这样啊”,从而“有一些印象”,以拉近与故乡的土地、故乡的人的距离,开始寻根溯源,梳理自己的成长血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农村逐渐走向现代,农业文明暗淡下来,很多生活早已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但《故乡的记忆》又把人们从记忆深处唤了回来。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以民俗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中地区位处古代齐国核心地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经数千年,博大精深的齐文化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文明,堪称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沧海桑田,时世变迁,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在农村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乡村文化面临发掘和延续考验的背景下,如何从一个新的视点,将浩如烟海的乡村记忆和珍贵史料置于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大脉络、大趋势中,与鲁中乃至齐国故都数千年的辉煌历史交相融合,留下一幅多彩的旧日图景,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留下一个精神家园,是人们热切的希望,像潜心创作《故乡的记忆》并使之形诸纸质,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从这一点来说,这本书的贡献必将引起更多层面的关注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诗意的语言描述新农村建设的方向,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放眼望,心舒畅。《故乡的记忆》是一方凝聚“乡愁”的“润滑剂”。但愿读者们能从中感受时光变迁,热爱祖国先从家乡做起,留住乡风民俗,记住乡情乡音,回味生命的真谛。 

(作者简介:毕义星,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特级教师,淄博市首批教育专家。)

 

 

 

 

 

淄博职业学院

稷下研究院

友情链接

淄博职业学院稷下研究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05024484号

电话:0533-2348839    传真:0533-2348839

Powered by IOffice v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