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

文化名城讲坛之四——齐人•齐画•齐文化 一一宣兆琦谈齐辛民花鸟画艺术专题讲座

今天下午,我来到淄博市的艺术殿堂——开元美术馆,将要和大家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对此,我感到非常高兴。而且,承蒙淄博市文联、淄博市文广新局等主办单位的厚爱,给我安排一个讲座,与大家一起分享我对齐辛民先生大写意花鸟画的点滴体会、粗浅感受和感想,这是给我的一份殊荣。

对这个讲座,我感到非常高兴、同时又感到惴惴不安。我之所以感到高兴,是因为齐辛民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他这次举办花鸟画全国巡展活动,来到了他的家乡,这无疑是一件艺术界的盛事,同时也是一件文化界的大喜事。我自然为此感到高兴!在看齐辛民先生的画展之前,我看了好多的书法展和画展,但是很少找到感觉,产生共鸣。这次看齐辛民先生的画展则不然。在看他的画展过程中,我产生了共鸣、找到了感觉。我感到有话想说,这是我这个讲座的一个动因。之所以感到惴惴不安,是因为我不懂画,没有资格来品评齐先生的大作。但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古诗和老百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俗语,又给了我一点作这次讲座的勇气。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看齐先生的画,从文化的视角来谈齐先生的画,可能会有一点新意,这是我的一个信心。

下面我开始讲今天的这个题目:齐人.齐画.齐文化

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山川形势,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演进,都有其独特的乡音方言,都有其独特的民情风俗,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古训,正所谓“三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的民谚。这些个所谓的“风”,所谓的“俗”,所谓的“民情”,所谓的“规矩”,所谓的“乡音”,所谓的“俚语”便构成了所谓的地域文化。

一个地域一旦形成了自已独特的文化传统,那么,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们,生活在这一地域的群体必为这一地域的文化所化。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行为模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心理认知,情感归属,审美情趣等无不受到这一地域文化的塑造、改造和影响,从而打上深刻的地域文化的烙印。这就是苏轼说的“国之长短在风俗。”于是便产生了晏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桔,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的名句;于是便产生了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诗歌;于是便产生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俗语。

同样的道理,著名画家齐辛民先生也是为他生长、生活的那一方热土上的地域文化所化之人。

1935年,齐辛民先生生于淄博市临淄区梧台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临淄是一个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的地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司马迁在《史记》里说:战国时期的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蹋鞠六博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又说,两汉时期的临淄“有户十万,市租千金,”非皇帝亲戚子弟不得分封于此地。前几年我去邯郸参加全国第二届赵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之间,我到邯郸市历史博物馆参观时,我看到了一幅大字,内容是1959年毛泽东视察邯郸时讲的一段话,他说:邯郸是战国时赵国的都城,那时候中国有五大都会,它们分别是邯郸、洛阳、成都、淄博……。他说:那时候没有上海、没有天津。他接着说:邯郸是会腾飞的。毛泽东在这里说的淄博,其实就是临淄。可以看出,临淄是古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当时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是一个很富有的城市,是一个能和当时皇城西安相媲美的一个大城市。临淄作为先秦齐国和两汉时期齐国的都城,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所以临淄就成为了齐文化的发源地,自然也就成为齐文化的中心。齐辛民先生就是临淄人。不难看出,是齐文化的甘甜乳汁把齐辛民先生哺育大的。齐文化不仅培育了齐辛民的自然生命,也培育了齐辛民的艺术生命。正如齐辛民先生自已所说的:“我的故乡淄博是我生长的根基,我的艺术之根深扎在故乡的土壤中,是故乡的水土养育了我。故乡难移,脱离就会枯萎。”

因此,我们要认知齐辛民,就不能不认知齐文化;我们要评论齐辛民,就不能不评论齐文化;我们要研究齐辛民,就不能不研究齐文化。

艺术与人生,艺术与社会,艺术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画如其人”,说的是艺术与人生的关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说的是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乐以象德”,“画以立意”,说的是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最广义的艺术也就是最广义的文化。

没有文化修养的画家不能称为艺术家,没有文化内涵的画作不能称为艺术品。一件艺术作品,不仅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表现出一种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取向。表现的越多,作品的价值就越高。无所表现的艺术,也就是没有价值的艺术。

同样的道理,齐辛民的画不仅表现了齐辛民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同时也表现了一种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取向,主要是齐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取向。

因此,我们要认知齐辛民的画,就不能不认知齐文化;我们要评论齐辛民的画,就不能不评论齐文化;我们要研究齐辛民的画,就不能不研究齐文化。

通过齐文化来了解齐辛民其人,通过齐文化来解读齐辛民的画,通过齐辛民其人其画所表现的齐文化精神来理解它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我们必将会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由上述可知,齐辛民、齐辛民其画与齐文化是三位一体的。所以我今天的报告便以齐人、齐画、齐文化为题。

齐辛民其人和齐辛民其画,我相信在座的诸位都比我更清楚,不用我来赘语。那么,我就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什么是齐文化。第二,齐辛民其人、齐辛民其画与齐文化的关联。第三,齐派画家的崛起。

先讲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齐文化。

先讲什么是齐文化,以便为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做个铺垫。

那么,什么是齐文化呢?,简而言之,齐文化就是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段内,以齐国都城临淄为中心,形成的一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我们把它叫做齐文化。齐文化的齐来源于先秦齐国的齐,与先秦齐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先秦齐国的文化是齐文化的核心。从时间的向度来说,齐文化无疑是一支历史文化,它产生于三千年前,消亡于两千年前。是2-3千年前曾经存在的历史文化。然而,它又不仅仅是一支历史文化,因为齐文化的思想、齐文化的精神可以穿越时空,从昨天走向今天,还要走向明天。所以仅仅把齐文化看做是一支历史文化,我认为是对齐文化的一种误读、一种误解。假如它仅仅是一支历史文化的话,我们就看不到齐文化的当代价值,自然而然我们也看不到齐文化对齐辛民这个土生土长的画家的影响。这是我的一个想法。从空间的向度看,齐文化发祥于临淄,发祥于淄博,它基本的存在地域是在山东,或者还要宽广一点,可以说齐文化是一支地域文化。但是,我们又不能仅仅把齐文化看做是一支地域文化,因为齐文化的精神、齐人的思想,很多东西都具有一种普世价值,它的个性里面蕴藏着共性。它的这种共性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共有的瑰宝。可以说,齐文化既是山东的西大传统文他之一,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后,齐鲁文化完成整合,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只有这样理解,我们才能看到齐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影响,才能看到齐文化的当代价值。因为今天不是一个齐文化的专题报告,不便展开,所以这个问题先简单的讲到这里。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就是齐人、齐画与齐文化的关联,这是我重点讲的一个问题。也就是齐文化和齐辛民这个人、和齐辛民的画有没有关联,如果有关联的话,那么这个关联表现在那些方面。

我个人的粗浅体会,齐文化和齐辛民这个人、和齐辛民的画的关联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泱泱齐风与齐辛民的画有关联;

第二个方面就是:继承创新与齐辛民的画有关联;

第三个方面就是:与时而进与齐辛民的画有关联;

第四个方面就是:多元包容与齐辛民的画有关联;

第五个方面就是:齐辛民的画与齐文化意象的叠合。

我今天主要从这五个方面来讲述齐文化与齐辛民其人、其画的关联。

先看第一个方面:齐文化的泱泱大风与齐辛民的画。

齐文化的特点是很鲜明的。公元2000年,我出了一本书叫《齐文化通论》,在这本书里面总结了齐文化的五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变革性、第二个特点开放性、第三个特点务实性、第四个特点多元性、第五个特点智慧性。

后来我又在想,除了这五个特点外,还有没有第六、第七个特点?我惊喜的发现,第六个特点,第七个特点是有的。齐文化的博大精深,齐文化的大气磅礴,用司马迁的话说就是泱泱者大国之风也,应该是齐文化的又一个鲜明特点。

请大家跟着我的思路走进先秦时期齐国八百年的历史进程吧。西周时期,齐国的第一个君主姜太公在封齐建国时制订并推行了三大国策:“因其俗,简其礼”的民族政策;“尊贤智,尚有功”的政治政策;“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劝女工,极技巧”的经济政策。这就使的齐国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获得了高度的发展,疆域也得到了扩大。司马迁说,终太公一世,齐国“冠带衣履天下”,成为海岱间的诸候大国!春秋时期,齐国出了一个很有作为的国君叫齐桓公。在名相管仲的辅佐下,创造了一个伟大的霸政时代。在春秋这个时代,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齐桓公名列第一,被称为五霸之首,完成了齐国历史上的首霸大业!到了战国时期,齐国又出了一个齐威王,他发誓不鸣则已,一呜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结果与魏国徐州相王,完成了齐国历史上的王业!他的儿子齐宣王,抱负更大,目标更高远,他决心“莅天下朝诸候而抚四夷,”就是立志统一天下。齐宣王的儿子即君位后,号齐闵王。闵王时,齐国与秦国并称东西二帝,从而创建了帝业。你看,齐国从小国走向大国,从穷国走向富国,从弱国走向强国,从霸国走向王国,再走向帝国,一路走来,走出了一条大国之路,走出了一条辉煌之路。

刚才我列举了各个时期齐国的五个国君,除了国君之外,还有管仲。齐桓公的霸业多赖管仲的谋略和付出,司马迁说:齐桓公衣裳之会六,兵车之会三,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可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他大度、大气、大手笔!他认为“财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财盖而器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器盖天下而工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工盖天下而士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士盖天下而教不盖天下不能正天下;教盖天下而习不盖天下不能盖天下;习盖天下而不遍知天下不能正天下;遍知天下而不明于机数不能盖天下。”这八盖天下是何等的气魄和气势!总之,先秦时期,齐国是大国、富国和强国。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齐国“泱泱哉,故大国之风也。”说的就是齐文化具有博大精深、气贯长虹的特点。

当我看了齐辛民先生的画展之后,我自然而然的联想到齐文化的大气。齐文化的博大,齐文化的精深对齐辛民先生、对齐辛民先生的画是产生了很深远的、很重大的影响的。因为齐文化的博大精深对齐辛民先生的影响、对齐辛民先生的熏陶,这就使得齐辛民先生做人很大度,作画很大气。我看齐辛民先生画的时候,就像远看大海,波翻浪卷,浩瀚无垠;我看齐辛民先生画的时候,就像仰望大山,峻伟挺拔、绵延不绝。很有冲击力。而且他画的内容、包括他画的题目都很大气。他可以画敛翅待飞的苍鹰,他可以画振翅欲飞的苍鹰,还可以画展翅奋飞的苍鹰。这些苍鹰都很大气。连画作的名字都很有气势,你听,《天苍苍,野茫茫》、《大地茫茫》、《云海浩瀚》、《高膽苍穹》、《居高望远》、《傲视》、《凝望》、《欲翔长空》、《欲翔千里》、《展翅千里》、《英姿》、《雄姿英发》等等,多有气势呀!他的画以大拙、大巧和极尽夸张的手法,描绘的是大境界,营造的是大气势!我看齐辛民先生的画,是北京的皇家园林,有皇家气派,帝都气象;而不是苏州的私人园林,细致精巧,小家碧玉。齐先生的画很有气势,很有冲击力。我说过我不懂画,更不敢评画。刚才说的都是外行话。我觉得有必要引用一些美术界的评论家和画家的话,来评价齐辛民先生画的大气风格,或许更具有说服力吧!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程大利说:“齐辛民追求的是一种宏大的气势。”表现的“是20世纪中国画的一种时代精神。”“就这一点来说是前无古人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理事,湖北省美协驻会副主席鲁慕迅说:辛民的大写意花鸟,“胸襟大,气象大,境界大……着眼于大,又能尽其精微。”达到了大拙、大巧、大境界!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谈士屺说:“齐辛民的画浑厚朴拙,画如其人。那雄居巅峰展开大翅的苍鹰,显示的是博击长空的无比力量;那枯藤老树,在诉说着人世千年沧桑。”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总编辑贾德江说:“齐辛民的画作,所以令人触目惊心,因为他走的是大道,追求的是大巧,一派大写意浩然之气,……显示出的是齐辛民博大精深、返朴归真的大匠之风。”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说:“大气,乃大家气度。……大气是人的气质,修养使然。浩然之气,磅礴之气,气壮山河,博大的胸怀,超凡的气量,其所想所思,所作所为,由里及表,体现着人格画格的一致性。《鹰》《醉秋图》《秋高气爽》等,饱满酣暢的笔墨,淋漓尽致的色彩,气畅神足,从容稳健,气度非凡,可谓大气之作。”这些评价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他们都是著名的画家、美术家,是专业著名人士,我非常的认同。而给我印象最深的,震撼力最大的画作应该是《威震山林》。那是一幅大画,松涛云海之间,两只苍鹰耸立在巨石之上,仰望苍天,叩问大地,谁主沉浮?我似乎听到了松涛协裹的呼呼的风声,我似乎感到了云海平托的巨翅的张力!总而言之,我感觉齐辛民先生的画是一种大气之作,而这种大气就深受着齐文化的影响,是齐文化的灵魂使其然。这是我讲的第一方面。就是泱泱齐风与齐辛民的画。

第二方面:我讲的是继承创新与齐辛民的画。

如果说泱泱齐风是齐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的话,那么继承创新是齐文化的又一个鲜明特点。有人把齐文化和鲁文化做了一个比较,说齐文化重创新,鲁文化重继承。这种说法,我认为有道理,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尽然。毫无疑问,齐文化是重创新的,但并不意味着齐文化没有继承;鲁文化是重继承的,但并不意味着鲁文化没有创新。客观地说,鲁文化以继承见长,含有创新;齐文化以创新取胜,带有继承。换言之,齐文化的基本性格是创新,但它也有继承。举一个例子:“尊贤智,尚有功”,是姜太公创造的,但几乎太公之后的历代齐国国君都一直在推行这一基本国策。齐桓公继承了,齐威王继承了,齐宣王也继承了。太公制订的工商立国、工商富国、工商强国基本国策,管仲继承了,晏婴继承了,邹忌也继承了……但是齐文化更多的却是创新,比如管仲推行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修旧业择其善者而业用之。”修旧业就是继承传统,业用之就是创新未来。他创新了制度,创新了思想,创新了模式,创新了政策和措施。他做了许许多多前人不敢想的事,他做了许许多多前人没有做的事。齐文化的这个特点影响到齐辛民先生,就形成了齐辛民先生的继承创新的一个画风。

齐辛民先生是重继承的,如果没有继承就没有今天的齐辛民。但是,在继承的同时,齐辛民先生更重创新,如果不创新就没有今天的齐辛民先生在全国画坛的地位,就没有他的精品力作。关于齐辛民先生受齐文化继承创新影响而形成的继承创新的精神和画风,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面对大师,有所取,有所避,有所创,不保守,不盲从,存传统之真时,其用就将无穷。”“三有两不”就蕴藏着继承和创新的内容。有所取就是继承,有所创就是创新。齐辛民先生还说:“对花鸟画这方领域的探索并没有穷尽,还有许多空白需要我们去填补,还有许多未知数需要我们去探求。”因此他要做一个勇于探索的人,他要做一个勇于填补空白的画家,这就是创新。他创新了中国花鸟画的内容,创新了中国花鸟画的形式,创新了中国花鸟画的结构,创新了中国花鸟画的表现手法,创新了中国花鸟画的风格。关于齐辛民先生继承创新的画风,国内很多美术评论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引用几位行家里手的话来说明齐辛民先生的继承创新的画风。贾德江说:“他也在传统的大海中沉潜过,精研过徐渭的恣肆,八大的孤高,吴昌硕的拙厚,齐白石的素朴,潘天寿的奇崛,李苦禅的豪气,当他熟练地掌握传统的笔墨技巧之后,更准确地说,在他勤奋地学习大写意绘画技巧时,已逐渐为时代大家写意的精神以及各有个性的格调、趣味所熏陶。他切记他的启蒙老师张茂才先生的临终赠言:艺术切勿僵。开始了他对传统‘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的思考。”孙克说:“在艺术上不保守,敢于不断突破成法,这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精神。”刘曦林说:齐辛民“有了欲学白石衰年变的想法,他也像齐白石那样吞吐着京城里最高层次的艺术信息,在传统与现代两极纵深中升华。”鲁慕迅说:“从齐白石画蜂起得到启发,创造了自己画鸟的表现手法。”他又说:从画作中可以“看到作者新的绘画观念和有别于传统的一些表现手段。一是块面意识。在《朝晖》《秋水共长天一色》《奋飞》《蓝蓝的天》等不少幅作品中,都使用了较大的色或墨的块面,以加强画面的份量感和整体性,这在传统的花鸟画中是少见的。二是色调的运用,三是满构图,四是有时运用透视,从俯视的角度处理画面,造成居高临下,俯瞰世界的大气势。都以其新的视角加强了气势美和生活感。”这些评价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不过多引用了。总而言之,齐辛民先生受齐文化传承创新形成的画风得到了国内画家的认可和高度的评价。这是我讲的第二方面:继承创新与齐辛民的画。

下面讲第三个方面,就是与时而进与齐辛民的画。

齐文化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它的变革性,孔子作为中国的圣人,有一天他带着学生走到沂水之滨,他看到奔腾不息的沂水的时候,就发了一句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遥远的西方,古代希腊的哲人赫拉克里特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他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一中一西,一圣一哲表达了同样的世界观:我们的宇宙万物也好、人类社会也好、我们的人生也好,都像流水一样,变化多端、川流不息、不分昼夜。这就是古人的一种变化观。先秦齐人就秉持这样的变化观。《管子》说:“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的变化观与孔子的变化观可以并肩媲美。因此在齐文化变化的思想指引下,齐国在历史上发生了三次伟大的变革运动: 第一次就是西周初期的姜太公变革;第二次就是春秋时期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的变革;第三次就是战国时期齐威王在邹忌的辅佐下的变革。齐国的这三次变革都成功了。姜太公变革的成功使齐国由一个小国变成了大国,齐桓公变革的成功使齐国变成了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齐威王变革的成功使齐国变成了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因此是变革精神成就了齐文化。成就了泱泱大风的齐文化,这种精神对齐国土生土长的齐辛民先生来讲,是有影响的。

在我和齐辛民先生接触的过程当中,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在变;艺术作品是供人欣赏,欣赏需求也在变;书画挂于房间,房间的设置在变。宇宙间的一切都在变。适者生存,跟不上时代变化就被淘汰。艺术主时而变,‘笔墨当随时代’或者超趆时代。”我听了之后,很受震动,很受鼓舞,这就使我自然而然地想到管仲所说的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齐辛民先生认为宇宙万物都在变化,他不愿意做一个被时代淘汰的画家,所以他的画也在变,也在创新中求变。他创新画的内容、创新画的题材,创新画法,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地变化。他的变化使他的画作能够紧随时代的步伐,能够紧扣时代的脉搏。我看过他的画之后,留下印象最深的有几幅小品,一幅就是题款“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雪中捕雀。在冬天下雪的时候,在雪地里面扫出一块空地,支一个筛子、筛子下面撒上一些粮食、小米,支棍上系一长绳,绳的另一端握在远处的捕雀人手中。待饥饿的麻雀走进筛子底下时,捕雀人一拉绳子,支棍倒下,麻雀便被罩在筛子中了。这种捕雀的方法对于我来讲感到非常亲切,小时候的我生活在农村,每到冬天,下了雪,我也步入到这种行列当中。那个时候的雪很大,那个时候的冬是真正的冬。他的这幅来源于生活的画,仅就表现的内容而言,我觉得没有多少新颖而深刻之处。然而,齐辛民先生在这幅画的右上角写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两句话,这种理念和捕雀这种行为有机的结合到一起,那么就有了新意,表现了时代的生活。再就是另外一幅画,黑猫白猫两只猫,齐先生是画猫的高手,刘曦林先生称赞齐辛民先生是当今画坛画猫第一人。这幅画画了两只猫,他在右上角题了一个款。也是两句话,一言黑猫白猫论,百废俱兴转乾坤。这就是邓小平所说的: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就表达出了很明显的时代特色。再比如他画的两只熊猫,一只在上面,一只在下面,上面的熊猫用它的厚掌按着下面熊猫的头,他题了一个款叫强欺弱。这些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这就使得他的画作、他的艺术品具有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带有时代的特点。所以他的画是变化的,这种变化就使得齐辛民先生他人不老,尽管他今年80高龄,但是他的思想非常活跃,他的观念非常新颖,他的画作紧跟时代的步伐,了不起呀!关于这一点,齐辛民先生说:“心随时代,笔墨亦随时代。刘曦林评价说:齐辛民“从传统花鸟画的思维方式,构图方式,笔墨语言向现代审美意味靠拢,他常常在章法的疏密中,寻求一种新的空间意味,常常在动物和植物形象的纵横交错的线型安排中寻求一种新异的节奏,也常常以大片大片的冷色、暖色去强调色彩的亮度和特殊的意境,又通过出枝走向的转折強调线条的张力和生命力,这可以说是一种形式上的变化,但实质上又是他那不断开阔着的胸襟和审美意识更新的表现,是他拥抱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的热情,是他和大自然物我交融升华了的灵魂。”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贾浩义说:齐辛民先生,“他的思维很活跃,他一直在想,在变,这是他今天取得很大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这是我讲的第三方面:是与时而进与齐辛民的画。

下面讲第四方面:包容多元与齐辛民的画。

包容多元是齐文化的又一个特点,齐文化像汪洋大海一样,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因为它的内容丰富就使得它具有多元性,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多元表现在方方面面。齐文化的政治文化是包容的,比如说秦国出现了商鞅,魏国出现了个李悝,韩国出现了个韩非,他们都是秦晋法家代表性人物,他们都对礼乐文化有排斥。秦始皇用法家思想统一了中国,而他没有包容性的思想,也使得他在20多年后被汉高祖刘邦推翻了。鲁国是礼仪文化为主,它排斥法家文化,这就是他们没有包容性、多元性。他们的文化不丰富、不多彩,使整个社会缺少弹性,没有张力。齐国不一样,它的政治文化是多元的,包容的,既有法制思想、又有礼仪思想。管仲说过,有法则国治,无法则国乱。但是管仲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他又不排除礼仪。他认为,礼义廉耻是治国的根本。在礼法并举的同时,齐文化还重视教化,道德教化,所以齐文化是多元的。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又是一个多元化的例子。任何一种思想,任何一种观念都可以在稷下学宫生存。稷下学宫是一个百家争鸣的场所。这种多元化的精神影响到齐辛民先生,就是齐辛民先生画作的多元性,他的画是多样的。我看的不多,理解得也不深,但给我的感觉他的画是多样的。例如说,他画过人物,他画过山水,他剪过纸,他的剪纸漂亮极了,这些形式他都尝试过。后来他画花鸟,画花鸟他先工笔,再到小写意,再到大写意,最后到了浓墨重彩。他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他画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他的花,他的树,他的鸟……画鸟,他既画苍鹰,又画老雕,同时也画麻雀,还画鸽子,既画猫、又画羊,还画狗等等。他的题材丰富多彩,在看画展的过程当中,齐先生告诉我,在画界当中,有人说你为何不专门画一种画,像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郑板桥画竹子一样专画一种,这样会对齐先生的画的影响更好一些,但齐先生说,那样就不叫齐辛民了。对于齐辛民先生画的多样性,刘龙庭先生说:“他的画题材广泛,功力深厚,具有时代气息。传统的大写意画一般都画花、画草,齐辛民却画山羊、刺猬,在题材方面做了很多尝试。”李一先生说:“在艺术的道路上,他非常全面,油画、连环画、宣传画、剪纸、国画,都曾涉及;在题材上,从人物、山水到花鸟,样样皆能。”贾德江先生说:齐辛民“走向了山岗,走向了田野,走向了活力四射的大自然怀抱,去画自己熟悉的山花野卉,去写自己挚爱的田园生趣。他画阳雀从竹林中飞过,他画白鹭在河塘中沉思,他画飞鸽冲向可里长空,他画苍鹰雄姿勃发,他画孔雀开屏的美丽,他画熊猫的憨态可掬,他画鸡鸭鹅相依相随的亲情,他画丹顶鹞顾盼传情的天性。他更爱画天真如童的黑猫白猫的任性和机趣,其性格、性情跃然纸上,尤其对山羊绵羊,羊羔充满了深情。”这些评价都是恰如其份的。对此,我认为,齐辛民先生的画是创新的,他的画是变化的,所以他的画是丰富多彩的,多样的。而这些创新变化,包容多样的画风,是受齐文化多元包容精神的一种影响的。这是我讲的第四方面:包容多元与齐辛民的画。

下面讲第五个方面:齐辛民的画与齐文化意象的叠合。

我敏感到齐辛民先生的一些画,他的意象与齐文化当中很多人物、事件的意象有一种巧合,我把它叫做叠合。我觉得可能牵强一些,讲出来供大家思考,供大家批评。我举两个例子。齐辛民先生是画猫的高手,这个无可非议,但他也喜爱画鹰,画了很多鹰,我看了齐辛民先生送我的大红袍《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在这本画集里面,画的鹰就有很多,《天苍苍野茫茫》画的是鹰,《云海浩瀚》画的是鹰,《威震山林》画的是鹰,《英姿》画的还是鹰……这些画的都是鹰。当我看到他画的鹰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联想,我联想到的是牧野之战。牧野之战的总指挥就是姜太公。好多年之后,周文王的后代们为了纪念这场战争,写下了下面的五句诗来歌颂姜太公的勇武:“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惟师尚父,时维鹰扬。”翻译成白话是这样的:辽阔牧野古战场,檀木战车多堂煌,四匹战马多雄壮。宝刀不老师尚父,象那苍鹰在傲翔。……这几句诗就把牧野之战的姜子牙比作苍鹰。那个时候的姜子牙已经是古稀老人了,这样一个老人还在战场上像苍鹰一样飞来飞去。所以苍鹰就是姜子牙的一个意象。而齐辛民先生酷爱苍鹰,我不知道是不是受了齐文化的影响,但我认为也并不怎么牵强。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潜移默化。不一定让你知道,有的时候文化对你的影响会变成潜意识。我相信齐先生生长在梧台,梧台是临淄的一个腹地,临淄是齐国的首都,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他小的时候一定听过许许多多关于齐文化的故事,其中自然有姜太公的故事。他画的鹰也许没有意识到画的就是姜太公的形象,但是姜太公对齐先生是肯定是有影响的,我认为这是齐文化意象和齐先生绘画意象的一个叠合。

也许我比较敏感。无独有偶,我敏感的第二幅画叫《得果图》。这幅画画的是三只松鼠,前面一只后面两只,后面两只在追前面一只松鼠,为什么呢?因为前面一只找到了一颗红红的果实,后面的两只没有找到,于是,它们在追赶。这幅画在我的脑中呈现的是另一个意象。这是另外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涉及到晏婴。晏婴是和管仲齐名的另外一个宰相,是齐国历史上仅次于管仲的名相,而晏婴与当代社会最有切合点的是“廉者,政之本也;让者,德之主也”的名言。对今天的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我这里说的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齐景公时期,齐国有三位勇士:古冶子、田开疆、公孙捷。他们仗着武艺高强,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贤相晏婴想除掉他们。一天,齐景公设宴招待外宾,大家开怀畅饮,其乐融融!晏婴微微一笑,对齐景公说:主公,后面园里桃树上的桃子都熟了,何不摘几个让大家尝尝呢?不一会儿,桃子摘来了。待外宾食桃后,盘中只剩两个桃子了。晏婴说:“桃子不多,就让三位勇士论功取桃吧!齐景公点头称是。公孙捷第一个站起来说:主公南山游玩,从树丛里窜出一只猛虎,是我飞步上前,三拳打死猛虎,救了主公,我应该得一只桃子。紧接着,古冶子站起来说:主公出国访问,我随主公乘船,一只大鳖挡路,是我跳进河中杀死大鳖,救了主公,也让访问成功了,我才最应该得一只桃子。田开疆大吼一声,也站了起来,说:外国军队犯我边境,哪一次不是我率兵出征、镇守边关,论功劳谁能比得上我呀!桃子已经没有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说完,田开疆拔剑在手,想要自刎(割脖子)。公孙捷、古冶子二人都觉得自己的功劳确确实实不如田开疆,各自便都拔出宝剑,自刎而死。田开疆见自己争桃子,羞死了两位同伴,惭愧不已,心想:我真是没脸做人了呀!便也自刎了。就这样,为了两个桃子,守护在齐景公身边的三个勇士,都自刎了。齐景公念及他们的功劳,把他们厚葬在一起。后人称这一独特的古墓为三士冢。出临淄古城东门向东约三华里,但见一座树荫浓郁、一基三坟的大土丘就是三士冢了。诸葛亮曾有《梁父吟》一诗歌咏此事。诗曰:

步出齐东门,

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

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

田疆古冶子,

力能拔南山,

文能绝地理。

一朝被谗言,

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

相国齐晏子。

那么,看了齐先生画的三只松鼠,两只追一只拿着果子的小松鼠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晏婴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这是给我的一个感觉,也可能我比较敏感,但这又有什么错呢?欣赏艺术就是要引起联想,既然联想到了就有一定的道理。还有很多的画作给我很多联想,我首先联想到的是齐文化的故事。这是我这是我讲的第五个方面:齐辛民先生画的意象和齐文化的意象的叠合。

最后讲第三个问题,齐派画家的崛起。

关于齐辛民先生的国内画坛的地位我无权评价,但是给我的一个感觉是,齐辛民先生确确实实是从淄博走出去的一个成功的画家,是走出淄博、走出山东、走进北京,走向全国的一个大画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画家,得到了国内美术界的一致好评。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导邵大箴说:“齐辛民先生的画我很欣赏。他吸收各家之长,形成自已个人独特的面貌,在当代花鸟画坛中可以说是自成一家。”《美术》原主编夏硕琦说:“看齐辛民先生的画,有传统,但是却没有套路,可以感觉到他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解放的、自由的状态……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绘画风格。”刘曦林先生说:“辛民……终于闯出了他自己的齐家样。”“齐辛民是当今画猫第一人。”著名画家贾平西先生说:“辛民兄画小鸟,古今一绝。”

请大家注意:这里有几个关键词,一是独特的面貌,二是自成一家,三是鲜明的绘画风格……。这就让我想到齐辛民先生的自己的一个表述,他说,“面对大师,有所取,有所避,有所创,不保守,不盲从,存传统之真时,其用就将无穷。重要的是要画岀属于自己面貌的画。”要画出属于自己的面貌的画和独特的面貌的画,齐家样的画。了不起啊,各位领导,同志们!“齐家样”,自成一家,自成风格,画出了自己的面貌,独特的面貌,这说明齐先生已经独树一帜。现在的齐辛民先生已经拥有了成家立派的资格,已经有了成家立派的条件,这个“家”就叫“齐家样”,这个派就叫“齐画派”!

因此,我有一个期待,期待着齐画派的画家群体的出现!如果能在齐辛民先生这面旗帜的感召之下,在这面旗帜的统领之下,形成一个画派叫齐画派,这个画家群能够崛起于淄博,我想影响会更大,一定能够影响全国,影响世界。也应该能够写在中国的美术史上。所以我期望齐画派的崛起。讲到这里的时候,我需要说明的是,我的提法是有理论根据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王庸先生说:“我觉得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山东出了一批大写意花鸟画家,较早的是李苦禅、崔子范、于希宁、张朋、齐辛民、姜宝林,刘曦林也算半个。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觉得这是与山东人性格比较豪爽、粗犷有关,再有就是齐鲁文化具有悠久的传统文脉有关。”这就是一个理论根据。
淄博出了一个齐辛民。齐辛民先生在北京、淄博都培养了一大批弟子。因此我认为,他创齐家派,以齐家样为特点的齐派画家群在不远的将来,很可能会腾空出世,我期待着齐派画家群体的崛起,为淄博的文化名城建设,为山东的文化强省建设,为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宣兆琦: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淄博职业学院稷下研究院特聘院长、特聘教授)

淄博职业学院

稷下研究院

友情链接

淄博职业学院稷下研究院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05024484号

电话:0533-2348839    传真:0533-2348839

Powered by IOffice v4.0